上帝说想听歌,于是世界上有了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袋管,音色类似于中国的唢呐。
传说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光是基本功都要练习6个月,500个吹风笛的人中才会出一名风笛手。
但即便它如此有难度,征服它也极具有挑战性,却丝毫都不影响各国人民对它的喜爱。
因为这特别的风笛声,当它响起,可以感受到浓郁十足的原野气息,还有荡气徊肠的独有音韵,总会让人不期然产生一种回归自然,重返纯真的感觉。
这些对于在都市中浮沉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得。
这样的风笛,显得尤其珍贵,特别。
当悠扬的风笛声飘过云雾缭绕的山岗,飘过尖顶耸立的教堂,一切依然如往日的宁静。
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就在风笛声中流逝,星星点点散落的牧人小屋和谐地点缀着翠绿的大地。
让我们一起伴随着婉转悠扬的乐音,闭上眼睛,细细聆听,尽情去想象,去遨游,去往那如梦似幻童话般的“风笛王国”……
01.《Wallace Courts
Murron》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真正活过。”
悲怆与欣喜世代流传,多少事迹被湮没,事到如今,只有流风依旧如歌。
以恨为始,以自由为终,歌声幽寂婉转,清新悠扬,荡气回肠。
每次当悠远的声音响起,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忧伤。
《勇敢的心》,堪称绝响。
这首风笛曲,十分完美地契合了整部电影的叙事基调,将主人公的个人情感、自由民主的信念、个人英雄主义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苏格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对独立自由的热爱。
同时,将苏格兰民族音乐和交响式配乐融合在一起,浪漫而宏大、悲凉而雄壮,具有空前的艺术感染力,是一曲民族斗争的史诗巨作。
02.《Never An Absolution》
风笛曲《永不后悔》,作为电影《泰坦尼克号》片头播放,由好莱坞著名的配乐大师詹姆士·霍纳创作。
比起歌词的吟唱,我还是觉得风笛更加吸引人,那是一种道不明的情愫。
深情的爱尔兰风笛,有着纯粹苍凉之美,悠扬而沁人心脾,婉转却带忧伤,凄切中略显平和,绝望中燃烧希望,激荡着人类最真实,最脆弱的灵魂。
爱尔兰音乐就是如此的干净而飘逸,苍凉而旷远,总是能唤起一些伤感哽在喉里。
唯有轻轻的一声叹息,一抹不可知的笑意,透过飘荡的乐音,我们似乎也亲眼见证了那一场凄美动人的旷古绝唱。
风笛响起,那美丽的爱情,夹杂着心碎与惋惜,就这么依稀飘散在乐声中。
03.《Scotland the Brave》
《苏格兰勇士》被视为苏格兰第二国歌。
整首曲子大气磅礴,鼓舞士气,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
在纪录片《二战中的指挥官:阿拉曼战役》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苏格兰高地部队五千余人,带领步兵穿越布雷区,每个连都有一个风笛手,在战场上吹奏,其中包括19岁的唐肯·迈金泰。部队有命令,不得为伤亡者停下脚步,唐肯也为国捐躯了,他的尸体被找到的时候,手指还按在笛管上。
该死的美式英雄主义,真的很荣耀,但是真的很悲壮。
在烈日的余晖里,演奏者们一脸专注与享受,笛声荡漾在无垠的碧空中,荡漾在英雄的传奇里,荡漾在岁月的光泽里。
04.《Highland Cathedral》
风笛,时而婉转动人,像个哀怨的女子;时而气势磅礴,像个慷慨的绅士;
风笛的声音,有着耳鬓厮磨的万种柔情,也不乏硝烟弥漫的悲壮豪迈。
思绪纷飞,脑海中响起这首香港总督彭定康最爱的曲子——《高地大教堂》。
一直都很喜欢风笛的这种声音,清脆、高昂、促人清醒。
听着这首歌缓缓离去,雨中的离别,被赋予了一层朦胧的诗意气息。
细细聆听,舒缓清亮,大气磅礴,庄严崇隆,尤其是那种高亢空寂的情怀,令人久久难忘。
05.《Auld Lang Syne》
“数年团叙,胜似手足,一旦忽然分离,骊歌临唱,赋别在耳,令人怎不依依。今将别矣,益忆旧谊,倍增无限怀思,唯愿不忘,互相代祷……”
远方传来风笛,我只在意有你的消息。
风笛,不止是婉转悠扬、广阔豁达,还有一些风笛也很温柔动人。
当风笛吹响熟悉的《友谊地久天长》,悠扬的风笛声,纯净清澈、遥远美好,让人向往,让人感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许是多了些不为人知的、朦朦胧胧的凄美,就像影片《魂断蓝桥》中陆军上尉克罗宁和芭蕾舞女郎玛拉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每每听到这首风笛曲,总感觉有一种岁月的沉淀和一股强烈的复古质感,如同喜欢黑白胶片的人总是会有一种情怀。
我想,那是我们逝去已久的日子,我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风笛的世界总是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