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唢呐>唢呐百科>

嘉祥唢呐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7-1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民间鼓吹乐,俗称“鼓乐”。我省鼓吹乐分布很广,其中尤以流传于鲁西南菏泽、济宁的鼓吹乐最具有代表性,在我国享有“唢呐之乡”的盛誉。鲁西南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职业或半职业的“鼓乐班”。他们多以家族或近亲搭班,平时以理发为业,遇到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他们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数日不绝,是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

  鲁西南鼓吹乐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吹打并重,所以在当地也被叫做“吹唢呐的”、“吹喇叭的”、“吹响器的”。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办了个唢呐艺术学校,说起鼓吹乐在嘉祥的影响力,刘奉涛说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

  从1582年宫廷乐师赵庭音定居嘉祥县大张楼于庙开始传授鼓吹乐到现在,鼓吹乐在这一带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刘奉涛介绍,嘉祥鼓吹乐的艺术风格,大体分为五大流派。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

  20世纪50年代,嘉祥鼓吹乐进入全面兴盛时期,当时全县从业人员达600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多人。这些鼓吹乐的演奏者中,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娃娃,有的是同胞兄弟,有的是夫妻翁婿,有的四世同台,还有的临时合班,甚至与外县、外省的曲艺爱好者携手演出。

嘉祥唢呐介绍

  刘奉涛很得意于鼓吹乐在当地的影响力。他透露,当时以鼓吹乐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多个地方,嘉祥最终成功,用刘奉涛的话说,“在于有代表人物”。这个代表人物,就是“任家班”的任同祥。1953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年仅15岁的任同祥以一曲饱含乡土气息的《百鸟朝凤》轰动全场,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以后相继出访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他的保留曲目《百鸟朝凤》《婚礼曲》,创编曲目《一枝花》《山村来了售货员》等,已被录制成音带唱片流传国内外,并被列入音乐教材,他也先后被聘任为上海歌舞剧院的首席演奏家,上海歌舞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

  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

  说起鲁西南鼓吹乐在民间的代表人物,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说老一辈的鼓吹乐艺人里边流传一句话,那就是“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而伊正银的儿子,就是现在鲁西南鼓吹乐的代表人物伊双来。

  刘奉涛带记者去听伊双来吹唢呐。59岁的伊双来告诉记者,从明朝时候祖上开始学鼓吹乐,到自己这一辈是第八辈了,如果算上自己的两个女儿现在也演奏鼓吹乐,自己这一家已经是连续九代的鼓吹乐世家了。说起“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伊双来就笑,然后伸出大拇指,“老一代鼓吹乐行当里出的高手就是多”。

  伊双来说:“上世纪50年代前后,鲁西南鼓吹乐行当里最出名的有三个人,分别是菏泽的袁二和魏孩,再就是嘉祥的伊瞎子。袁二真名叫袁志文,伊瞎子就是我父亲伊正银,因为长期吹唢呐瞪眼使劲,一个眼瞎了,所以他的绰号叫伊瞎子。袁志文坐着吹得好,我父亲边走边吹最厉害。后来鲁西南鼓吹乐行当里名声大振的任同祥,就是我父亲的徒弟。”

  好汉子不吹赖汉子吹不了

  在嘉祥唢呐艺术学校,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要伊双来“弄一段”。伊双来说,来得急,没带家伙什。刘奉涛到课堂里为他找来了一个唢呐,并带了两个学生。于是,伊双来吹唢呐,两个学生捧笙伴奏,县文化馆的一个馆员帮着打小钹,伊双来演奏了一段《抬花轿》。果然是音色清脆,起伏跌宕。艺术学校里的不少学生都过来观看,能和伊双来这样的高手一起演奏,对他们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

  嘉祥县文化馆的馆员轩子斌告诉记者,老伊这还没有拿出绝活呢,他的“火烧葡萄架”、“二龙吐须”、“二龙戏珠”更显功力。轩子斌介绍说,这些演奏包括鼻孔放两个铁钉照样演奏,还包括嘴里抽烟鼻孔吹唢呐,一般的艺人无法完成。伊双来说,这些绝活实际上糅进了魔术、杂技等特长和技巧,不是从小练的“童子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伊双来自己演奏鼓吹乐用的就是童子功。“我8岁开始学鼓吹乐,15岁开始领班,就是作为主要演员开始领着独奏了。”8岁的时候,父亲伊正银去世,伊双来开始跟着叔叔学习鼓吹乐,“我也不光是跟着叔叔学,当地十里八乡的有鼓吹乐,我都过去听别人吹。以前的丧事、喜事晚上也吹,我都是晚上跑一二十里地去听一晚上,第二天还要回来接活自己去吹。”

  问伊双来为什么几辈人都学鼓吹乐,老伊回答:“还能有啥原因,当时的鼓吹乐艺人还都会理发,没鼓吹乐的话就理发,都是为了混饭吃呗。当时学这个的没有富家子弟,因为鼓吹乐是‘下九流’,艺人没有什么地位,连个媳妇都讨不上。但是很笨的人还真学不了,当时也没什么乐谱,全靠听、记、练。”

  竞争从来都激烈唢呐声中有江湖

  鲁西南地区婚丧嫁娶请鼓乐班,一般都是请一家。如果有两家鼓吹乐班为同一个事吹,两个鼓吹乐班肯定谁也不服谁。双方一来劲,都拼命吹,很容易累伤人。

  但请两家鼓吹乐班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伊双来的父亲、鲁西南鼓吹乐赫赫有名的艺人伊瞎子,就是因此在40岁时去世的。当时,是多家鼓吹乐班同吹一个事,著名的“伊瞎子”伊正银非要争个头名,所以特别卖力。当时从家里赶到演奏现场是上午9点多了,伊正银没有吃饭就一直吹到下午四五点钟,终于导致胃出血,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后来伊双来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他当然是拼命吹要战胜对方,从当天上午10点开始吹,当晚休息了几个小时,然后从第二天早晨一直吹到下午天快黑的时候。结果确实是盖住了对方的风头,自己也差点累病。伊双来说自己59岁了,但是不怕累病,“我生活习惯好,演奏鼓吹乐最忌讳的是光喝酒不吃饭,这样早晚会落下病根。我从23岁就有个习惯,喝酒就不抽烟,早晨从不抽烟,所以现在身体很好。”

  传人越来越少伊双来很是心忧

  从2001年开始,嘉祥县文化馆开始开办唢呐艺术学校,每年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入学学习鼓吹乐。

  在嘉祥文化馆馆员轩子斌看来,现在唢呐艺术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传承鼓吹乐艺术,“学生一半左右是嘉祥本地人,还有济南、菏泽的,外省的也有一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鼓吹乐世家,以前学鼓吹乐是靠听和记,现在是靠简谱,比听和记好学多了,这是很多学生来这里学习鼓吹乐的原因。”

  轩子斌介绍,唢呐艺术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的孩子,男女都有。学生从唢呐艺术学校毕业之后,升入专业院校和参军的都有,从事家族鼓吹乐的也不少。“五一”前后,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被各种庆典请去了,还比较受欢迎。

  不过,这两年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部分学生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去了,其中有几个基础很好,让轩子斌感到十分可惜。

  伊双来对鲁西南鼓吹乐也有自己的担忧,“我今年59岁了,凭我这身体状况,再干10年没问题。”不过,伊双来表示,自己对10年之后鼓吹乐会怎样也很困惑。现在伊双来的鼓吹乐班有六个人,除了他自己,还有自己的两个徒弟、两个女儿以及一个女婿。伊双来说自己20岁的儿子在东营当厨师,“不是我不想教他,他自己不愿意学,这东西没办法勉强。他也能吹两下,不过因为没有专门学,水平很一般。”

  那么徒弟和女儿、女婿能传承下去这门艺术吗?伊双来表示担心,“这个东西靠童子功,得从小苦练,他们学鼓吹乐都20岁以上了,学得还算不错,但超过我很难啊。”

  民间鼓吹乐,俗称“鼓乐”。我省鼓吹乐分布很广,其中尤以流传于鲁西南菏泽、济宁的鼓吹乐最具有代表性,在我国享有“唢呐之乡”的盛誉。鲁西南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职业或半职业的“鼓乐班”。他们多以家族或近亲搭班,平时以理发为业,遇到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他们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数日不绝,是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

  鲁西南鼓吹乐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吹打并重,所以在当地也被叫做“吹唢呐的”、“吹喇叭的”、“吹响器的”。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办了个唢呐艺术学校,说起鼓吹乐在嘉祥的影响力,刘奉涛说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

  从1582年宫廷乐师赵庭音定居嘉祥县大张楼于庙开始传授鼓吹乐到现在,鼓吹乐在这一带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刘奉涛介绍,嘉祥鼓吹乐的艺术风格,大体分为五大流派。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

  20世纪50年代,嘉祥鼓吹乐进入全面兴盛时期,当时全县从业人员达600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多人。这些鼓吹乐的演奏者中,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娃娃,有的是同胞兄弟,有的是夫妻翁婿,有的四世同台,还有的临时合班,甚至与外县、外省的曲艺爱好者携手演出。

  刘奉涛很得意于鼓吹乐在当地的影响力。他透露,当时以鼓吹乐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多个地方,嘉祥最终成功,用刘奉涛的话说,“在于有代表人物”。这个代表人物,就是“任家班”的任同祥。1953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年仅15岁的任同祥以一曲饱含乡土气息的《百鸟朝凤》轰动全场,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以后相继出访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他的保留曲目《百鸟朝凤》《婚礼曲》,创编曲目《一枝花》《山村来了售货员》等,已被录制成音带唱片流传国内外,并被列入音乐教材,他也先后被聘任为上海歌舞剧院的首席演奏家,上海歌舞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

  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

  说起鲁西南鼓吹乐在民间的代表人物,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说老一辈的鼓吹乐艺人里边流传一句话,那就是“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而伊正银的儿子,就是现在鲁西南鼓吹乐的代表人物伊双来。

  刘奉涛带记者去听伊双来吹唢呐。59岁的伊双来告诉记者,从明朝时候祖上开始学鼓吹乐,到自己这一辈是第八辈了,如果算上自己的两个女儿现在也演奏鼓吹乐,自己这一家已经是连续九代的鼓吹乐世家了。说起“坐着吹不过袁志文,站着吹不过伊正银”,伊双来就笑,然后伸出大拇指,“老一代鼓吹乐行当里出的高手就是多”。

  伊双来说:“上世纪50年代前后,鲁西南鼓吹乐行当里最出名的有三个人,分别是菏泽的袁二和魏孩,再就是嘉祥的伊瞎子。袁二真名叫袁志文,伊瞎子就是我父亲伊正银,因为长期吹唢呐瞪眼使劲,一个眼瞎了,所以他的绰号叫伊瞎子。袁志文坐着吹得好,我父亲边走边吹最厉害。后来鲁西南鼓吹乐行当里名声大振的任同祥,就是我父亲的徒弟。”

  好汉子不吹赖汉子吹不了

  在嘉祥唢呐艺术学校,嘉祥县文化馆馆长刘奉涛要伊双来“弄一段”。伊双来说,来得急,没带家伙什。刘奉涛到课堂里为他找来了一个唢呐,并带了两个学生。于是,伊双来吹唢呐,两个学生捧笙伴奏,县文化馆的一个馆员帮着打小钹,伊双来演奏了一段《抬花轿》。果然是音色清脆,起伏跌宕。艺术学校里的不少学生都过来观看,能和伊双来这样的高手一起演奏,对他们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

  嘉祥县文化馆的馆员轩子斌告诉记者,老伊这还没有拿出绝活呢,他的“火烧葡萄架”、“二龙吐须”、“二龙戏珠”更显功力。轩子斌介绍说,这些演奏包括鼻孔放两个铁钉照样演奏,还包括嘴里抽烟鼻孔吹唢呐,一般的艺人无法完成。伊双来说,这些绝活实际上糅进了魔术、杂技等特长和技巧,不是从小练的“童子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伊双来自己演奏鼓吹乐用的就是童子功。“我8岁开始学鼓吹乐,15岁开始领班,就是作为主要演员开始领着独奏了。”8岁的时候,父亲伊正银去世,伊双来开始跟着叔叔学习鼓吹乐,“我也不光是跟着叔叔学,当地十里八乡的有鼓吹乐,我都过去听别人吹。以前的丧事、喜事晚上也吹,我都是晚上跑一二十里地去听一晚上,第二天还要回来接活自己去吹。”

  问伊双来为什么几辈人都学鼓吹乐,老伊回答:“还能有啥原因,当时的鼓吹乐艺人还都会理发,没鼓吹乐的话就理发,都是为了混饭吃呗。当时学这个的没有富家子弟,因为鼓吹乐是‘下九流’,艺人没有什么地位,连个媳妇都讨不上。但是很笨的人还真学不了,当时也没什么乐谱,全靠听、记、练。”

  竞争从来都激烈唢呐声中有江湖

  鲁西南地区婚丧嫁娶请鼓乐班,一般都是请一家。如果有两家鼓吹乐班为同一个事吹,两个鼓吹乐班肯定谁也不服谁。双方一来劲,都拼命吹,很容易累伤人。

  但请两家鼓吹乐班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伊双来的父亲、鲁西南鼓吹乐赫赫有名的艺人伊瞎子,就是因此在40岁时去世的。当时,是多家鼓吹乐班同吹一个事,著名的“伊瞎子”伊正银非要争个头名,所以特别卖力。当时从家里赶到演奏现场是上午9点多了,伊正银没有吃饭就一直吹到下午四五点钟,终于导致胃出血,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后来伊双来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他当然是拼命吹要战胜对方,从当天上午10点开始吹,当晚休息了几个小时,然后从第二天早晨一直吹到下午天快黑的时候。结果确实是盖住了对方的风头,自己也差点累病。伊双来说自己59岁了,但是不怕累病,“我生活习惯好,演奏鼓吹乐最忌讳的是光喝酒不吃饭,这样早晚会落下病根。我从23岁就有个习惯,喝酒就不抽烟,早晨从不抽烟,所以现在身体很好。”

  传人越来越少伊双来很是心忧

  从2001年开始,嘉祥县文化馆开始开办唢呐艺术学校,每年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入学学习鼓吹乐。

  在嘉祥文化馆馆员轩子斌看来,现在唢呐艺术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传承鼓吹乐艺术,“学生一半左右是嘉祥本地人,还有济南、菏泽的,外省的也有一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鼓吹乐世家,以前学鼓吹乐是靠听和记,现在是靠简谱,比听和记好学多了,这是很多学生来这里学习鼓吹乐的原因。”

  轩子斌介绍,唢呐艺术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的孩子,男女都有。学生从唢呐艺术学校毕业之后,升入专业院校和参军的都有,从事家族鼓吹乐的也不少。“五一”前后,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被各种庆典请去了,还比较受欢迎。

  不过,这两年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部分学生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去了,其中有几个基础很好,让轩子斌感到十分可惜。

  伊双来对鲁西南鼓吹乐也有自己的担忧,“我今年59岁了,凭我这身体状况,再干10年没问题。”不过,伊双来表示,自己对10年之后鼓吹乐会怎样也很困惑。现在伊双来的鼓吹乐班有六个人,除了他自己,还有自己的两个徒弟、两个女儿以及一个女婿。伊双来说自己20岁的儿子在东营当厨师,“不是我不想教他,他自己不愿意学,这东西没办法勉强。他也能吹两下,不过因为没有专门学,水平很一般。”

  那么徒弟和女儿、女婿能传承下去这门艺术吗?伊双来表示担心,“这个东西靠童子功,得从小苦练,他们学鼓吹乐都20岁以上了,学得还算不错,但超过我很难啊。”

相关文章 推荐

嘉祥唢呐介绍
人气:222
唢呐百科
嘉祥唢呐介绍

大家都在看

唢呐简谱《公鸡和母鸡》

唢呐简谱《公鸡和母鸡》

唢呐简谱《公鸡和母鸡》...

唢呐曲谱 145 阅读

如何选购好的唢呐

如何选购好的唢呐

对于一位唢呐演奏者来说选购一把好唢呐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选购好唢呐!大家都知道唢呐的发音震动好,与乐器的木料和哨片都有直接的关系,就先说说木料吧。...

唢呐选购 245 阅读

柒酱唢呐教学[学习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上手唢呐技巧]

柒酱唢呐教学[学习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上手唢呐技巧]

柒酱唢呐教学[学习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上手唢呐技巧]...

唢呐视频教学 1523 阅读

丰南非遗——唢呐制作技艺

丰南非遗——唢呐制作技艺

唢呐制作技艺 时间的长河,每个人都是记录者、见证者。打开记忆的画卷,回望丰南的历史时光,那些关于传承的故事无论尘封多久,都会以某种媒介留存下来,被世人打磨,经岁月洗礼。而...

唢呐百科 96 阅读

唢呐歌谱《心碎》

唢呐歌谱《心碎》

唢呐歌谱《心碎》...

唢呐曲谱 125 阅读

唢呐简谱《九月九的酒》

唢呐简谱《九月九的酒》

唢呐简谱《九月九的酒》...

唢呐曲谱 133 阅读

加键唢吶简介

加键唢吶简介

加键唢呐,是管乐组相当重要的一项改革。对于音域的扩展,音响的丰富,有很大的效果,目前也成为各乐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部之一。 根据音域加键唢呐从高音,次高音,...

唢呐百科 378 阅读

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王建中改编

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王建中改编

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王建中改编...

唢呐曲谱 111 阅读

唢呐简谱《红红火火闹新年》

唢呐简谱《红红火火闹新年》

唢呐简谱《红红火火闹新年》...

唢呐曲谱 129 阅读

唢呐简谱《杀猪刀》

唢呐简谱《杀猪刀》

唢呐简谱《杀猪刀》...

唢呐曲谱 126 阅读

唢呐演奏家刘占宽(刘占国 刘维存)简介

唢呐演奏家刘占宽(刘占国 刘维存)简介

唢呐演奏家刘占宽(刘占国 刘维存)简介...

唢呐名家 726 阅读

关于陕北唢呐

关于陕北唢呐

《延安文学》第4期《安徽文学》第9期刊登拙作《陕北唢呐》,感谢编辑老师! 在陕北,最有魅力的民间艺术,非陕北唢呐莫属了,它是陕北一道舞动灵魂的景色,早已名扬天下...

唢呐百科 140 阅读

唢呐各个音孔教学

唢呐各个音孔教学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

唢呐教程 421 阅读

唢呐简谱[波尔卡]

唢呐简谱[波尔卡]

唢呐简谱[波尔卡]...

唢呐曲谱 79 阅读

关于民间乐器唢呐

关于民间乐器唢呐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

唢呐百科 22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