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省唢呐演奏家王庆忠
2009年11月13日 来源:中国吉林网
记者 孟凌云
11月6日,在省民族乐团于国家大剧院举行的“关东神韵”音乐会上,唢呐独奏《画眉序》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随着乐曲的展开,演奏员王庆忠精湛的唢呐技艺尽情展现,每一精彩之处都获得观众的共鸣,曲子演奏过程中,掌声数次响起,一阵高过一阵。王庆忠的演出掀起了当晚演出的一个高潮,他的演奏使人们对关东音乐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和体验。而这一晚无疑也成为演奏家王庆忠艺术人生的一个辉煌界点。
有实力的人等候的是机会,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才能施展更炫目的华彩与卓越。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对王庆忠的意义正是如此。作为一名出色的唢呐演奏员,王庆忠深深扎根于东北这块沃土,不知疲倦地汲取着民间的艺术营养。唢呐是表现北方民乐特点的一个重要乐器,它音色嘹亮、饱满,演奏效果热烈欢快,这令王庆忠从小为之着迷。1977年,他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唢呐专业,并进入省民族乐团。他潜心钻研,演奏技艺日渐精进。由他创作并演奏的唢呐独奏《生产忙》(与人合作)、《农家小院乐陶陶》分获全省器乐比赛一等奖;大唢呐独奏《夜祭》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最佳作品奖;大唢呐独奏《雪原红缨》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大奖赛演奏奖。更难能可贵的是,1994年,他在大唢呐民间演奏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高与完善,创造性地将其搬上了舞台,这一创举使他成为享誉全国的“东北大唢呐第一人”。此举带给王庆忠的是业界的认可,但此项声名的界定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即仿佛他只是擅长演奏大唢呐,而实质上,王庆忠的小唢呐也吹得同样技高一筹。因此他一直想为自己正名,证明自己是一个技术全面的演奏员,国家大剧院的出演成为帮他圆这一宿愿的良机,多年不懈的追求以及演出前有针对性地认真筹备,终于使他如愿以偿,再度艺惊四座,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当晚演出的《画眉序》是王庆忠多年厚积薄发的一个作品。它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我省著名作曲家朱广庆的一个提议,老先生建议他将经典乐曲《百鸟朝凤》中一个画眉鸣叫的小段改编成一个独立的作品。为此,他调动了多年的艺术积累,并且每天早晨去公园观察人家遛鸟。画眉鸟从笼中展翅跃出,飞上枝头,放声鸣唱,音色啾啾,艳丽的色彩和灵动的姿态引人喜爱,这些都激发了王庆忠的许多美好情感。
在演出之前,王庆忠为了能有更好的现场发挥,他在近两个月内,每天上午7点至11点都会在团里的音乐厅苦练。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11月6日王庆忠在国家大剧院亮相,他的演奏获得了空前成功。他的演奏大量运用民间唢呐的独特演奏技巧,不但欢快、婉转,而且气息运用颇见功力。在他的演奏下,画眉鸣叫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声啾啾,交替呈现,并且舒缓有致,但又绵绵不绝。而观众的掌声也与他的精彩演奏一唱一和,台上台下热烈的气氛融为一体,共同沉醉在酣畅淋漓的艺术体验之中。
王庆忠的精彩演奏让京城的许多业内专家都眼前一亮,并由此看到了吉林省民乐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在演出第二天举行的座谈会上,很多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作曲家、原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刘文金说:“王庆忠的唢呐演奏把传统的神韵、意趣和技巧都融合在了一起,开掘得很深,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专家认为王庆忠的唢呐体现了关东人“火辣辣,浪赳赳”的性格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唢呐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成就也是吉林省民乐发展的一个体现和代表。
得到观众和同行的认可,使王庆忠感慨与辛酸并存。成功一刻是喜悦和痛快的,而艺术的追求和创作过程则是痛苦而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