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体系中拉弦演奏乐器中的一种。
它有几位最亲近的朋友: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与它们相比,大提琴的演奏姿势最顺应人类生理结构——四平八稳地坐着,两手环抱大提琴,这就是最基本的演奏姿势了。相对其他弦乐器,大提琴演奏员的脖子、左肩和腰肌更加轻松,也不会在脖子下留下茧子。
同时,幸运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大提琴是这四个成员中唯一的、必须以坐姿演奏的乐器。因此,如果演出场地椅子有限,大提琴手可以却之不恭地坐下,看着其他乐手站立演奏,堆出一脸歉意的笑容。
不过,大提琴可能是最不便携的弦乐器——小、中提琴相对轻便,低音提琴体积庞大,有时可由演出、排练场地为乐手准备。大提琴正处在中间地带,乐器笨重但不被照顾。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演奏员们背着沉重的琴盒穿梭在不同舞台之间,并被询问“这是吉他吗?”“这是中提琴吗?”“这是网球拍吗?”等问题。高科技拯救了我们:在保证坚固的前提下,琴盒越做越轻,大提琴手肩膀上的负担也越来越小——当然,钱包的负担可能会加大,高质量的大提琴盒子价格动辄上万(人民币),与一把不错的小提琴价格相仿。
可能我们不该这样暗讽最亲近的朋友。
不过确实,体积使然,大提琴用料较多,需要尺寸更大的木材,对树龄要求更严格,这必然导致其价格高企。在常见的演奏用琴范围内,相同档次的大提琴往往贵于中、小提琴,这也是常态了。作为回报,大提琴匹配着更长的琴弦,演奏出的声音更低沉雄浑,音色也相对厚重——大提琴的常用音域范围与人类发声的频段重合,加之音色温和,故常被评价为最接近人声音色的乐器。
将范围扩大些,比起西洋古典音乐体系中的管乐器,大提琴由于发音原理的区别,不涉及气息运用、口型控制等训练,且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有限,缺掉人生中重要一课。但作为弦乐器,它覆盖更宽广的音域、展现更多变的音色、表达更丰富的感情,权且扳回一城。另外,大提琴手罹患气胸的概率较低,有时需要去医院照顾管乐(尤其是铜管乐器)演奏员。
西洋键盘乐器中,钢琴最常见。这种乐器有时需要演奏者识别乐谱上的十个音符,弹奏下十个琴键,制造出十个声音。这三项任务往往需要在瞬间同时完成,对演奏者多线程处理任务的能力要求极高、训练极强。不过相比之下,钢琴演奏基本不涉及音准问题,比弦乐器省了大事——演奏员需要把乐谱上的音符正确地在八十八个黑白琴键之间找到并按下去,至于音准问题,则基本交给黑色木头箱体里的机械们解决。诚然,钢琴演奏员的十个手指除找出并弹下正确的琴键外,也要严格服从组织纪律,达到相应演奏规格,表达适宜的感情,但毕竟有太多机械部分参与到演奏过程中;而弦乐器演奏过程中,制造声音的任务基本交由演奏员的右手完成,运用之妙,存乎肩-肘-腕-指尖一线,关窍机巧无数,所以很多人会认同,弦乐器比键盘乐器表达感情的手段更加丰富。
打击乐器感情炽烈,热闹非凡,且乐团中的打击乐手往往身兼数职,会演奏各种乐器,灵活游走在多个声部间。交响乐团的演奏无疑是枯燥无聊的。打击乐手是少数可以在这个沉闷过程中四处走动的一群人,着实令人羡慕。但每种单一的打击乐器,音域普遍较窄,音色普遍单调,且练习过程容易让四邻和自己反感,多有不便。
再将范围扩大些。中国的民族乐器音域普遍偏高,音色普遍个性强而包容性不足,因此在很多民乐团需要引进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加强低音区的力量,托住旋律部分,以达到声部均衡。
再将范围扩大些。比起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器乐演奏把对天赋的要求控制在较小的比例——相对而言,它更“练得出来”,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先天条件而淘汰演奏者。然而,器乐演奏表达感情的方式往往晦涩含蓄,孤芳自赏,不够“亲民”,需要聆听者经受更专门化的训练,方能解读演奏者用弓弦、气息、鼓槌或触击琴键完成的眉目传情,所以注定难以被普罗大众广泛接受、欣赏。电视节目中《我是歌手》、《舞林争霸》相对多见些,却少见《中国好提琴》、《舌尖上的哨片》之类。
器乐演奏员无疑也令人厌烦。他们内心暗潮汹涌,喷薄欲出,外表却偏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方面希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热烈掌声,一方面碍于顾影自怜的格调和搔首踟蹰的姿态,陷入天人交战,最后不知所终。
再将范围扩大些,艺术的修为是种有趣、独特的道场。
如此独特,以至难以找到与它类似的“最亲近的朋友”。
艺术的修为锤炼心性。以演奏员为例,他们大都是热门的“一万小时”理论的践行者。在一万小时的练习之外,他们往往还赏析过一千张唱片和一百场音乐会。同时,在一个艺人的成熟路上,经历过的挑战、竞争和挫折,与竞技场上运动员不遑多让。当今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也是希望提升所谓“逆商”,即面对、处理逆境的能力。
“艺术”一词中有个“术”字,意味着它有严格的技术规格和训练要求。经过严格训练的艺人,绝非汪洋恣肆地打鸡血、洒狗血,而是按照规格完成“输入-处理-输出”的程序。在这个精确的艺术流程中,“输入”环节需要敏感而火热的内心,“处理”环节需要老练而冷静的大脑,“输出”环节则需要稳定的身体机能和纯熟的技术支持,多种因素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艺术之“术”,却紧密地与形而上的“道”结合在一起。艺人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丰富阅历与赤子童心之间艰难地找寻平衡。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难以理解、体察情怀;没有心底柔软、灵台清明,又会在通过种种艺术形式处理、表达感情过程中失之偏执。
正是“艺术-音乐-器乐-西洋-弦乐”的大圈套小圈,带来种种复杂特性,使大提琴如此与众不同。
最后,我们为衬托大提琴的宜室宜家、利国利民,暗讽了各种其他乐器,请不要见怪!以后我们会写一篇关于大提琴种种劣势、不足、短处的文章,供大家一笑。
不行,写不出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劣势、不足、短处啊: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