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另一个新鲜玩意:来自澳大利亚的“革木松香”。
一开始,我觉得这名字起得有点简单粗暴:松香灌装在木头槽里,木头槽包裹在皮革里,所以英文叫Leather(皮革)Wood(木头),中文就翻译作革木。不过后来我被告知,革木树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树种,松香的名字来自这里。
这款松香的全称里,有bespoke的字样,意思是定制。不过目前我拿到的样品,都是“成衣”,有VCC和VCS两款。VC当然是大提琴的意思,后面的C是crisp(清脆)的缩写,S则是supple(柔和)的缩写。
在打开这款松香之前,它的颜值就有足够强的吸引力了。VCC和VCS分别用不同颜色、颇有质感的皮套包住,以示区分。
打开皮套,里面就是松香本人了。松香的主体盛在木槽里,这对松香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很多演奏者而言,尤其是孩子,松香从来都不是用完的,而是用到一半就摔碎、磕碎了。革木松香这样的设计,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松香的寿命:第一,包在柔软皮子里的松香更不怕磕碰;第二,这样密实的灌装,即使松香被轻微的磕碰,也不那么容易变得粉碎而彻底不能用;第三,长槽的形状让擦松香的过程更方便,也更安全。下面解释一下这第三条。
传统的圆形松香,对于新手其实很不友好。小的时候老师教过我怎么擦松香,并且给我提了严格的动作规范: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夹住松香,要高于松香的上表面(即形成一个槽),这是为了防止擦松香的过程中弓子滑出去;食指顶住松香底部,这是防止松香用到比较薄时被弓毛压断压碎。右手则要用拇指、食指包住马尾库上的金属环,这是为了防止松香擦到弓根处,金属环磕碰松香。这一系列动作,对于孩子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擦松香的过程既费时,又危险,有时候眼睁睁看着孩子诚意满满、笨手笨脚地擦松香,然后把松香打碎了。
革木松香的木槽设计基本把左手“傻瓜化”了:使用者完全不需要担心弓毛会从松香上滑落下去,只需要右手注意不要让马尾库上的铜环撞到松香即可。
槽状的松香,以前市面上也有,但有的开槽太宽,弓毛在上面依然会打滑;有的灌装太满,松香的表面“溢出”了木槽,效果大打折扣。
革木松香的定价约500元,如果用一块500元的松香并让它“善终”的话,它大概能服务两三年的时间,每天的消耗不足一元。我们也能买到一些200元的松香,不过往往不能“善终”,这样算来,这“当今最贵”的小木条,仿佛反而闪耀起了性价比的光芒。
▲两种松香的颜色略有不同,深色柔和,浅色清脆
下面用不太长的篇幅说说它对于手感和声音的影响。
之所以用不太长的篇幅,是因为这些影响和感受,很难用文字描述,而且每个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会很大。我找了三支不同价位(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的琴弓测试,有一些琴弓是全新的、没有打过松香的。在每次换用不同松香之前,我都会用干布尽可能清洁马尾,以保证试用结果的可靠性。
VCC的声音很干净,手感比较温和,有些类似于我之前非常喜欢的一个德国的小众品牌Laubach,但粉末比Laubach略多、略黏;VCS的黏度则明显要大,抓弦感极强,粉末也更多、更黏,特点更接近美国的Andrea。不过它不会像Andrea一样把弓毛染成奇怪的颜色。
以上是我的使用感受。下面摘录两位同事对它的体验:
上个月收到了两块特殊的松香,价格上可算是松香中的顶级。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约上联盟的周老师一起体验了起来。
松香由手工制作完成,厂家选择好闻的天然材料,特殊的木材和华丽的鹿皮。我们从外观、气味和使用感受这三点上来简单的说下自己的体会:
外观上来说,简单大方。革木松香用精美的鹿皮包裹着,长条形的木头槽里镶嵌着松香。这种设计更符合擦在弓毛上的使用习惯,同时皮革和木头与松香本身就会给人高级,自然的感觉。
气味上,两款松香都有淡淡的木头香,味道不重,不贴着鼻子闻甚至闻不到。也侧面说明了松香是浇灌在木槽里,而并非化学粘合剂粘贴上去。
使用感受上,这次我们用了两根同样的碳纤维弓子,分别在湿度63%的家中和湿度87%的地下室琴房里使用了一段时间。北京的7月和8月,雨水相对较多,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在湿度63%的环境里,擦vcs款松香的弓子更顺滑一些。虽然擦vcc款松香的弓子粘度更大,但是两者的区别并不那么大。到了湿度更大的环境,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原本认为松香质地更粘的弓子在这个湿度下会发涩,但意外的表现不俗,抓弦效果很好,声音也很干净。而硬质地松香的那根弓子则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和63%湿度的环境时大体一致。
松香的质地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不过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下的个人选择,这次小小的评测也没有特别的科学和严谨,仅仅是一个个人的使用感受而已。不管怎么说,大提琴的配件当中,松香是相对容易触顶的一个配角,作为收藏爱好者,也是比较容易把每一款都收藏起来的一个产品。能够体验不同的松香,也是拉琴的乐趣之一。
大致的使用体验就是这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入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