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表演、创作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数百年来,板胡一直是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才在张长城、刘明源等演奏家的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件具有独特表现力和艺术个性的独奏(合奏)乐器,登上了音乐会的舞台。我认为,要想让板胡艺术有更大的发展,教学、演奏、创作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是我从教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中年时期的李恒教授
我是在没有专职教师、没有教材,拉几首评剧曲牌就是一学期全部学业的条件下,完成板胡专业学习的,因此我深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基本功训练体系,编创更多的演奏曲目,总结、提炼板胡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对于板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1985年我编著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的板胡技术训练教材《板胡基本功训练》。在编写过程中,我吸收了西洋弦乐器的一些训练方法,同时也兼顾了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不仅有常规性的对左手、右手、节奏的训练,还包括第四部分——地方风格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王次炤教授评价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板胡技术训练教材。正由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板胡教学中强调基本功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才明显超越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在这之后,我又陆续编写了《板胡演奏基础教程》《板胡教学法》《板胡演奏教程》《板胡演奏艺术》《板胡曲谱》等板胡教材、曲谱以及研究论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板胡教学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丰富了授课内容,促进了板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李恒教授编写、出版的部分板胡教材、曲谱和研究论著
我认为,作为教师,“把学生教出来”是最重要的。而要教好学生,首先应是无私,不能像民间艺人那样“留一手”。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间“毛胚房”,而我就是一名“装修设计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经历,挖掘他们自身的艺术潜力。另一方面,我也经常鼓励学生要拓宽知识结构,一专多能。在当今社会要想演奏好板胡,不单要有过硬的演奏技术,还要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和较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在我的学生中:张旭光曾跟随吴钊先生学习古琴;马东岩弹得一手好钢琴;姜克美1988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毕业音乐会时,一口气用板胡、京胡、二胡、中胡、高胡5种胡琴演奏了7首不同时期、风格的独奏、协奏曲。虽然由于演奏技术的发展,不可能再像过去的民间艺人那样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但在同类乐器中做到 “一专多能”还是可以的。而“一专多能”,能够让民乐人更有底气和韧性。同时,我也建议民乐学生要学点作曲,让民乐演奏家兼作曲家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如,多位二胡、板胡等专业的学生在我的建议下兼学作曲,不仅会创作还会读总谱,能够在排练新作品时听出交响乐队演奏的错音,并当场向指挥提出。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学生,看着刘建明、苏敏、马东岩、姜克美、刘冠廷、牛长虹、张旭光、蔡阳、李峰、韩爽、胡瑜、单丹峰、王舒、胡穆楠、武婷、王猛、张珊珊、孙铭浍等一批批学生成长起来,我倍感欣慰。
上图:1988年4月,李恒教授与学生姜克美在学校大礼堂门口合影
下图:李恒教授夫妇与马东岩(第一排左一)、单丹峰(第二排左二)、胡瑜(第二排右二)、李峰(第二排右一)等学生合影
2017年11月26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三院校板胡教学交流音乐会,前排左六为李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