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铃,古代称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碰铃的演奏方式
演奏碰铃时,两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而振动发音,有时也用单棰击奏。碰铃虽无固定音高,声音清凉,常配合幽雅、抒情的曲调演奏。多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浙东吹打、福建南音、闽南十音、辽南鼓吹、山东鼓吹、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京剧、河北梆子、晋剧、川剧等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在京剧文场乐队中,碰铃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常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在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它常与小木鱼配合用于合奏或伴奏。碰铃在藏族地区用于堆谐、囊玛歌舞中,常由女艺人边唱边奏。纳西族用于道教洞经音乐。碰铃也是宗教法器,用于佛教寺院诵经等法事活动中,有的寺院还只用单铃,由右手执棰敲击。碰铃是我国互击体鸣乐器中具有特殊韵味的色彩性和节奏性乐器。 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国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的打击乐器。